國務院安委辦第一暗訪組對云南昭通地區礦山安全生產工作進行檢查。為防范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保障國慶期間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國務院安委辦第一暗訪組對云南昭通地區礦山安全生產工作進行檢查。為防范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保障國慶期間安全生產形勢穩定,9月中下旬,國務院安委辦派出9個工作組對有關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開展明查暗訪。日前,國務院安委辦明查暗訪組來到云南昭通,重點檢查當地礦山安全生產工作,澎湃新聞隨組實地采訪。過程中,明查暗訪組重點檢查了2處正常生產狀態的煤礦企業以及4處非煤礦山企業,發現了一些突出問題。對此,昭通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胡江輝表示,將嚴格按照國務院安委辦明查暗訪組反饋的問題,抓好整改落實工作,及時整改。
“解決思想意識差距問題,要比解決具體問題更為重要。”明查暗訪組組長,國家礦山安監局法規科技司副司長王鐵根提到,今年9月正式實施的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就是要讓每個生產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意識到安全生產是自己的事,“不是僅僅抓生產、搞銷售,還要拿出一定精力來抓安全”。
企業安全生產理念不牢,需落實“新安法”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劉偉曾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2021年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的一大亮點,就是進一步壓實了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了生產經營單位全員安全責任制。生產經營單位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每一個員工,都不同程度直接和間接影響著安全生產,“安全生產人人都是主角,沒有旁觀者”。
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情況,是本次明查暗訪組檢查的重點之一。但此次檢查發現,目前仍有些生產企業存在不能完全落實主體責任的現象。王鐵根向澎湃新聞介紹,企業普遍存在管理體制不順、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管理“兩張皮”、安全責任落實與責任監督考核脫節等問題。
比如,檢查發現的絕大多數礦山(井)雖然成立了上級公司,但上級公司主要負責人對崗位安全責任不清楚、不落實。如此次被檢查的小松包包采石場的上級公司鎮雄縣山合建材有限公司,就未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且小松包包采石場的主要負責人對新《安全生產法》規定的主要負責人應負有的七條職責掌握不全面。
根據新《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下列職責:
(一)建立健全并落實本單位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二)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
(四)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五)組織建立并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六)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七)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此外,明查暗訪組發現,當地部分煤礦企業缺乏培訓意識,日常安全教育搞應付,這對生產安全造成了不利影響。如云南煤監局昭通監察分局2021年以來查處的煤礦安全管理類隱患中,從業人員未經培訓入井作業、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隱患的占比達到了28%。
安全意識的缺乏造成了違法違規行為的出現。明查暗訪組通過監管監察部門的執法情況了解到,云南全省煤礦采掘接續失調,“三個煤量”不足但未采取有效的停產、降產措施。檢查組專家向澎湃新聞介紹,“三個煤量”指開拓煤量、準備煤量和回采煤量,如果不足會造成礦井采掘失調,易引發安全生產事故。
此外,企業提供虛假資料應付檢查,圖紙造假隱瞞采掘工作面違規施工等行為時有發生。澎湃新聞了解到,2021年以來,云南煤礦安全監察局查處的重大事故隱患有29條,昭通監察分局查處的6條重大事故隱患中有3起屬停產停建煤礦提供虛假圖紙隱瞞采掘工作面、違法組織生產的典型事例。
在此次檢查過程中,就發現了一家企業存在“不按照安全設施設計建設和邊建設邊生產”的情況。明查暗訪組在昭通國洋建材有限公司檢查時,發現在企業處在改擴建期間時,卻仍按月記錄了“生產目標完成情況”。明查暗訪組當即要求當地應急管理部門介入調查。近日,澎湃新聞從昭通市昭陽區應急管理局獲悉,經初步調查核實,該企業確實存在“不按照安全設施設計建設和邊建設邊生產”的情況,昭陽區應急管理局已經依法立案處理。
重大災害治理不足,煤礦瓦斯是重點
王鐵根表示:“重大災害中瓦斯是重中之重。”
瓦斯防治一直是煤炭企業的重點工作。瓦斯事故頻發,造成人員財產損失,煤礦行業內有“瓦斯不治,礦無寧日”的說法。澎湃新聞了解到,國家礦山安監局風險監測預警平臺顯示,今年1至8月,云南省全省煤礦瓦斯超限報警達1142次,其中昭通市區域內煤礦瓦斯超限報警324次。此次明查暗訪組檢查了2家生產煤礦。
本次檢查發現,昭通市昭陽區廣豐煤礦存在未結合采區延伸測定瓦斯參數、鎮雄縣久源煤礦存在施工的瓦斯抽放鉆孔深度不符合要求等問題。此外,經了解,昭通市區域內觀音山煤礦一井今年3月24日因瓦斯抽采不達標,放炮誘發煤與瓦斯突出,突出煤量在煤炭開采歷史上也非常罕見,險些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事故,以上問題均反映出煤礦企業在落實瓦斯“零超限”、煤層“零突出”目標管理上差距較大。“對瓦斯災害危險程度在思想認識上的差距,比這種現象本身更為危險。”王鐵根表示,建議昭通市所有煤礦除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外,其他類型的煤礦盡快進行瓦斯等級鑒定工作,準確確定煤礦瓦斯等級。
另外在水害防治方面,明查暗訪組發現,部分煤礦未查明井田范圍內老空積水和礦區周邊范圍老窯積水,未嚴格落實相關安全措施。昭通市僅有28處煤礦配備物探設備,僅占昭通市62處礦井的45%。檢查廣豐煤礦發現,該企業存在掘進工作面未懸掛防治水管理牌板、頂板淋水未及時進行水源水質分析等問題。
在頂板管理方面,明查暗訪組發現,部分煤礦企業在落實掘進工作面“前探梁”支護、主要巷道聯合支護措施、工作面支柱支架管理等方面有差距,本次檢查的廣豐煤礦對采煤工作面支護現場管理上不到位,存在支柱漏液、用支柱替代原U型鋼棚腿的問題。
明查暗訪組及時向云南反饋問題隱患
澎湃新聞從明查暗訪組方面了解到,針對此次查出的問題,國務院安委辦明查暗訪組已向云南省有關部門發送了問題隱患清單,共計五十余條,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截至目前,根據明查暗訪組反饋情況,當地應急管理部門按照新《安全生產法》和《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等有關規定對違法違規企業進行處理,責令立即進行整改,并明確整改完成時限,同時對有關企業及主要負責人進行了處罰:昭陽區廣豐煤礦共被處罰款11.5萬元,其中企業11萬元、礦長0.5萬元;鎮雄縣久源煤礦被罰款3萬元;昭通國洋建材有限公司被罰款10萬元。
明查暗訪組特別提出,要聚焦新實施的《安全生產法》。用法制思維和法治手段解決安全生產問題,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管執法,強化基層監管力量,著力提高安全生產法治化水平,這是實現安全生產最根本的舉措。
明查暗訪組強調盯住企業主要負責人執法,突出法定代表人和實際控制人這個“關鍵少數”,督促“第一責任人”主動履責、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要深入查找在執法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是否學懂弄通新修訂安全生產法賦予安全生產執法工作的新手段、新武器,是否按照新修訂安全生產法迅速行動、強化執法查處。要切實加強普法宣傳,加大指導服務,既查問題也講道理,推動生產經營單位充分利用這次修法契機,自覺提高安全管理意識、能力和水平。明查暗訪組還建議,進一步加強監管力量建設,建議云南省考慮礦山作為高危行業的實際,進一步加強市、縣礦山安全監管隊伍建設,配備滿足工作需要的監管專業人員和執法裝備,加強礦山安全監管力量。
針對礦山重大災害治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明查暗訪組強調,礦山企業要做到一礦一策、一災一策,持續加大安全投入,圍繞瓦斯、水害、火災和滑坡等重大災害,組織建立并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切實提升礦山防災治災減災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完善協同防控機制,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規定“安全生產工作實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與政府監管責任”,云南省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協同配合,切實肩負起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層層壓緊壓實各級領導干部責任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采取得力措施,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以守護人民生命安全的實際行動和實際效果踐行“兩個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