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資源不再炙手可熱的時候,正是石材礦山資源為王的時代來臨了。石材礦山的好時代才剛剛開始!
2022年,干礦山的老板們,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國礦業政策及走勢。

礦山資源在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礦山開采一天都不能停!
中國工程院院士蔡美峰指出,我們日常生活95%的能源、80%的原材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都由礦業提供。礦產資源的開采和供給,是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可靠支撐,必須不折不扣地完成。所以礦山資源開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國土資源規劃所所長孟旭光也在中國綠色礦山高峰論壇上強調,對礦山一律“殺無赦”,不利國家的戰略安全。如今大家都“談礦色變”,一些地區甚至“一關了之”,這樣的投資環境,以后誰還敢開礦山?誰還敢投資礦山?礦山資源作為鄉村振興、群眾脫貧的支撐,一天都停不了!
過去拿礦,一般是先發現礦產,然后按照程序辦證,只要有足夠的資金和“關系”就可以搞定,方法比較簡單。但未來隨中國對礦產資源嚴格管控,拿礦越來越難,一定要改變方式方法。
一是以項目配套來拿礦。比如某品牌塑料企業入駐某區域,政府會為企業配套對應礦產資源,并且往往是好礦產資源,大礦產資源。
二是以工業或產業園區配套拿礦。比如為確保廣西梧州藤縣塘步陶瓷工業園20多家陶瓷企業的生產用料,藤縣為工業園配套了儲量幾億噸瓷片砂,而且不再外銷。
三是大企業與上游礦主合作獲取礦產資源。未來礦石或礦粉用量大,下游陶瓷、玻璃等大企業,想要礦石原料質量穩定,供應數量有保證,價格合理,必須改變目前上下游間簡單的買賣關系。只有戰略合作或入股上游礦山,深度合作才能發展。
四是以美麗鄉村建設綜合配套拿礦。貧困山區要脫貧,發展經濟,建設美麗鄉村,必須配套開發礦產資源,這是最快脫貧方式。
綠色礦山是今后礦山建設的標配而不是點綴,絕不是種樹種草這么簡單,而是涵蓋礦山開采、安全、生產、管理、環保、資源利用、企業文化等全產業鏈深層次的“綠色”。
符合綠色礦山建設規范要求,采礦權證到期才可延續,不合標準或將退出,這也是當下礦山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必須做到位。
處理好與當地老百姓的關系,才能“長治久安”。礦山要帶動當地老百姓致富,比如讓老百姓從事開采,或搞礦石運輸,或買礦石加工,解決老百姓的就業和收入問題。
更深層次的,就是從礦山開采收益中分出一部分,比如部分收益做美麗鄉村建設,不管貧困助學,還是道路建設,把礦山開采和當地經濟建設有機結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動輒上千萬上億的礦山開采成本,必須有專業科技支持,才能穩步發展。
過去拿礦成本低,開采加工運輸成本低,且礦石質量好,市場要求指標低,可以隨意開隨意賣,不需要專業化運營。
現在完全不同,拿礦成本太高了,如廣東一座非金屬礦山拿到采礦權證就要700多萬,再加上礦山修路又要幾十甚至一兩百萬,到開采就要1000多萬,開采加工運輸成本都高,且現在礦石質量一般或變差,而市場要求指標卻越來越高,因此必須在地質學或礦物學人員指導下專業開采,分類堆放,精準檢測,依靠技術科學配礦和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專業銷售。
從開采到銷售全產業鏈專業化運營才能賺錢,否則就會虧錢,而且一般不是虧的小錢,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千萬甚至過億。
在礦山行業大洗牌的現狀下,是否有自主礦山或擁有穩定礦山合作資源,才是考驗供應商是否真正具備實力的標準。
一定要抓住礦山資源為王、礦山資源引領產業發展的好機遇,從2021年石材人開始大展宏圖吧!
國務院下令: 堅決禁止不必要環保執法! 違規檢查全部取消!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引發《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有關事項的通知》。

根據此前中央環保工作部署,要制定《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指導目錄》,目的是要堅決取消不必要的執法事項,合并涉企檢查事項,切實解決多頭多層重復執法問題,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對此,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也曾明確表態:嚴禁為應付督察不分青紅皂白地采取緊急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以及“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特別是對涉及民生的產業或領域,更應當妥善處理、分類施策、有序推進,堅決禁止搞“一刀切”行為。
此次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將進一步明確環境治理和執法檢查中的責權利,讓不利于企業發展的不和諧現象成為歷史。
切實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事項的源頭治理。凡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的執法事項一律取消。